您所在的位置: 行业动态 > 会员信息

常熟农商银行:探索性尝试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新模式

时间 2021年12月16日 来源 : 常熟农商银行

在法律风险密集的银行业,合同风险最为典型也最为突出,合同审查作为管控合同风险的重要一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熟农商银行积极梳理合同审查实务中存在的人员、风险、流程等错配的痛点问题,依托科技支持,探索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模式,通过人员级别划分、系统评估风险、合同流程适配,让每份合同都能找到合适的审查人员,适配合适的审查流程,牢牢抓住防控合同风险的“主旋律”。

健全合同分类分级审查体系,把“分类分级”作为“牛鼻子”,实现“风险-人员”适配

面对当前法务专业人员不足,合同审查人员工作范围需要涵盖合同审查、制度审查、合规咨询、用印法审等,处于人少事多的窘境,难以及时处理业务部门送审的每一份合同。同时,业务需求时效性要求高,当日送审当日签署或者当日送审隔日签署已成常事,对审查人员反馈合同时间要求近乎苛刻。在此背景下,如何快速满足业务需求又不降低风险防控成为一个难题,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模式是一个好的探索与尝试。

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是从合同违约概率、合同损失概率两个维度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估,将合同分为不同风险类别的合同,并配备相应层级的审查人员进行审查,从而提高审查效率,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综合梳理合同风险类别。梳理该行历年系统合同法审数据,参考合同主体资信、合作资信记录、合同期限、合同标的类型等违约因素,并结合合同交易金额、合同衍生风险、合同数据信息、合同交叉影响等损失影响因素,将合同分为低风险合同、较低风险合同、中风险合同、较高风险合同和高风险合同。

合理确定审查人员级别。根据审查人员的法务工作年限、银行业务熟悉程度等,并结合其所在机构层级,将审查人员分为初级审查人员、中级审查人员、高级审查人员。

聚焦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模型,把“系统评估”作为“体检仪”,实现“风险-级别”适配

由于审查人员专业能力的差异以及主观性的存在,合同审查时容易发生由不同审查人员审查同一份合同,出现不相同的审查意见、不相同的合同风险判断,无法相对客观的反映合同本身所潜在的风险,如何相对客观的识别合同风险,就需要对合同风险进行评估。

多维设定评估指标。合同违约概率参数指标主要考虑合同主体资信、合作资信记录、合同期限、合同标的类型等因素,设立相应参数指标值从而量化合同潜在的违约风险;合同损失概率参数指标主要考虑合同交易金额、合同衍生风险、合同数据信息、合同交叉影响程度等,设立相应参数指标值从而量化合同潜在的损失风险;同时,为降低合同实际风险与系统评估风险出现的误差,引入了合同风险控制系数,主要考虑合同主体资信控制系数、合同条款风险控制系数、合同交易结构控制系数、合同履约救济控制系数等。

合理设计评估模型。合同风险评估模型包括合同风险预评估等级模型和合同风险等级模型。系统根据合同风险预评估等级模型评估合同违约概率、合同损失概率、合同风险预评估等级,审查人员合同根据风险等级模型,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合同风险控制系数,评估合同法律风险等级。

优化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流程,把“流程匹配”作为“先手棋”,实现“风险-流程”适配

合同审查流程一般分为初审、复审两个流程环节,不同的审查流程环节均由不同的审查人员完成,流程较长,耗时较多,无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需要有效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做到“人岗责”相匹配。

厘清合同审查路径。根据总行、分行、支行三条合同送审路径梳理出具体的合同审查流程、审查环节和对应的审查人员,并对低风险合同、中高风险合同的审查流程进行细分,做到低风险合同简单审,中高风险合同谨慎审。

优化系统审查流程。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模式下,合同发起人员在系统中发起送审后,系统会根据分类分级审查模型自动评估,并适配相应的合同审查流程和审查人员,将低风险合同匹配低级别审查人员,中高风险合同匹配高级别审查人员,实现“高风险长流程,低风险短流程”。

合同分类分级审查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目前还在探索,需要不断完善,常熟农商银行将积极尝试、不断试错,在法务服务的专业上做加法、在法务服务的流程上做减法,努力让合同审查更专业、更高效、更简单。